2017宜宾中考考试说明
《2017年宜宾中考考试说明下载》.doc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及分值
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
(三)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分值约占 60%(20个题,每题3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值约占 40%(4个题,每题10分,综合题为主)。
(四)试题难度
容易题占70%,稍难题占20%,较难题占10%。
(五)内容比例
【地球地图】约占20%;【世界地理】约占20%;【中国地理】约占50%;【乡土地理】约占10%。
三、题型示例
【例1】家住筠连县城的小丽同学准备寒假随父亲自驾游去蜀南竹海。读“宜宾政区和主要旅游景点示意图”(图1),帮助小丽完成下列(1)~(3)题的旅游攻略。
(1)蜀南竹海位于筠连县城的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正南方
(2)假如图1比例尺为1:3000000,小丽量得她家与蜀南竹海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2.2厘米,那么实际直线距离约是
A.6.6千米 B.66千米 C.660千米 D.6600千米
(3)到了景区后,如果她要游览翡翠长廊、七彩飞瀑、仙寓洞等,应该选择的地图是
A.植被图 B.地形图 C.导游图 D.人口图
【答案】(1)A (2)B (3)C
【说明】本题组以自驾游攻略为背景,考查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选择地图等知识。该题组以乡土地理为切入点,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学生通过读图找出筠连县城和蜀南竹海的位置,运用一般地图的定向原则可得出(1)题答案。通过运用比例尺计算公式算出距离得出(2)题答案。根据地图选择的一般原则得出(3)题答案。
【例2】读图2,完成(1)~(3)题。
(1)图中②、③、④、⑤四地冬季多雨的是
A.②地 B.③地 C.④地 D.⑤地
(2)图中②、③、④、⑤四地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A.②地 B.③地 C.④地 D.⑤地
(3)影响图中①、②、③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1)D (2)D (3)B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亚欧大陆轮廓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以及举例说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时考查了学生阅读地图并从中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属于容易题。(1)小题从亚欧大陆轮廓图或四地气温曲线图可以看出四地位于北半球,从降水量柱状图看出⑤地冬季降水多;(2)小题从四地1月气温和7月气温可看出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⑤地 ;(3)小题从三地的位置可以看出影响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例3】某青年拓展营组织男女两队到郊外进行户外拓展活动,读拓展活动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女子队从张庄出发,沿小溪边逆流行走到达A点,她们行进的路线位于 (山体部位),其前进方向是 。(2)攀岩运动被称为“岩壁芭蕾”、“峭壁上的艺术体操”,男子队准备攀岩,B、C、D三地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地。
(3)两小队分别从C点和D点登上E山峰,比较省力的是从 点登山,原因 是 。
(4)两小组登上E山峰峰顶时,在气象观测点看到标识牌上此时的气温为15℃,此地海拔为
米。由此可计算出此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D点的气温大约是 ℃。
(5)考察结束后,经过讨论判断出该地的地形类型主要属于 。
【答案】(1)山谷;由东南向西北(或向西北);(2)B;(3)C;从C到E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4)798;298;16.8(16.6—17均可);(5)山地
【说明】本题以青年拓展营为背景,考查地图上辨别方向、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类型、不同海拔高度气温计算等知识。本题情境新颖、综合性强、对学生能力要求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山地不同部位的判读、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地形分类、不同海拔高度气温计算等知识储备可得出本题答案。
【例4】读下面图(图4)表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2017年4月世界大地震相关信息表
图中序号 日期 地点 震级 震源深度 震中位置
A 4月13日 缅甸 7.2级 130千米 23.14°N,94.87°E
B 4月16日 日本 7.3级 10千米 32.75°N,130.80°E
C 4月17日 厄瓜多尔 7.5级 19.2千米 0.37°N,79.94°W
材料二:世界板块及震中位置分布图
(1)图中地震A位于 地震带。地震A发生国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
是 ,其选择该粮食作物的主要原因是 、
。(列举两个方面)
(2)从震源深度看,地震B比地震A (深或浅),因此破坏力更大。
(3)地震C处于 (低、中、高)纬度,该地震的发生与 板块和
板块的运动有关。
(4)地震是一种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为减轻其危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防灾措施?
(列举两个方面) 、 。
【答案】(1)地中海——喜马拉雅 水稻 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任答
两点) (2)浅 (3)低 美洲 南极洲 (4)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 定期开展
防震演习(或提高民众防灾意识, 建立预警系统,储备物资等。)
【说明】本题由当年发生的世界重大自然灾害作为切入点,涉及了经纬网、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防灾减灾措施,东南亚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等知识。考查了学生从表格中获取震源深度、震中位置等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的考核。要求学生结合板块分布图和相关知识储备完成问题。
【例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湖南卫视的综艺栏目《爸爸去哪儿》,最后一站是“去东北看雪吧”。
材料二:图甲为“东北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图,图乙为“东北地区”图。
(1)到东北去看雪选择最适应的季节是 。
(2)图甲中多年平均雪期由南向北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
(3)下列有关图乙中山脉走向说法正确( )
A.①③山脉走向相同,均为东北—西南走向
B.①②山脉走向相同,均为南北走向
C.②③山脉走向相同,均为西北—东南走向
D.②山脉走向与众不同,呈东—西走向
(4)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归纳同纬度地带山地雪期比平原地区 (长/短)。山地
最适宜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5)图乙中A地区是我国最大的 平原,该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
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请从社会经济角度说明形成的有利条件。(至少两点)
。
【答案】(1)冬季 (2)逐渐递增(增加、增长) 纬度因素(气温随纬度的增大而降低,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3)A (4)长 林地 (5)东北 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等
【说明】本题由学生喜欢的综艺节目引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情境设置新颖,突显高初中衔接。考查了学生运用地图材料分析东北地区地形、气候特征及农业生产条件。属于容易题及稍难题。该题首先从图甲中等雪期线的数值变化得出分布规律,结合纬度的变化分析出影响因素;其次从图乙中看出山脉的走向;第三综合甲乙两图,分析山地和平原的雪期差异;第四结合自身知识储备,说明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形成条件。